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大型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工作原理深度解析

大型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工作原理深度解析
更新时间:2025-07-07      阅读:19
  大型厨余垃圾处理设备是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核心设施,其高效运转的背后,是一套融合机械分选、生化降解与资源回收的复杂系统。​
  预处理系统是处理流程的第一道关卡。垃圾运输车将厨余垃圾卸入接收料斗后,首先通过格栅机过滤直径大于 10 毫米的杂物,如筷子、塑料袋等,这些杂质会被自动输送至废料仓,后续进行填埋处理。紧接着,螺旋输送机将物料推送至破碎挤压一体机,刀片以 300 转 / 分钟的速度将食物残渣粉碎至 5 毫米以下,同时通过挤压脱水去除 30%-40% 的游离水,分离出的污水经管道进入污水处理系统,而脱水后的物料含水率降至 70% 左右,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条件。​
 

大型厨余垃圾处理

 

  生化降解单元是设备的核心。预处理后的物料被送入卧式发酵罐,罐内接种复合微生物菌群(包含芽孢杆菌、酵母菌等 10 余种菌株),在 55-60℃的中温环境下进行好氧发酵。搅拌装置每小时转动 3 次,确保物料与氧气充分接触,同时通过曝气系统维持罐内氧气浓度在 8%-12%。发酵过程中,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的热量使罐内温度保持稳定,5-7 天后,挥发性固体含量降低 60% 以上,物料转化为疏松的有机基质。对于采用厌氧消化工艺的设备,则在密闭罐体内进行甲烷发酵,温度控制在 35℃左右,产气高峰期每处理 1 吨垃圾可产沼气 50-80 立方米,沼气经脱硫、脱水后可用于发电或作为燃料。​
  固液气三相分离技术实现资源回收。发酵完成后,物料进入筛分机,通过 1.5 毫米孔径的筛网分离出粒径较大的杂质(约占 5%),剩余部分经螺旋压榨进一步脱水,固相产物含水率降至 40% 以下,可直接作为有机肥原料或制成生物炭。分离出的液相进入沉淀池,上清液经厌氧反应器处理后,COD(化学需氧量)可从 50000 毫克 / 升降至 500 毫克 / 升以下,达标后用于厂区绿化灌溉。而生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气,经活性炭吸附塔和 UV 光解装置处理,去除硫化氢、氨气等异味物质,最终达标排放,臭气浓度控制在 2000 级以下。​
  控制系统通过 PLC 触摸屏实时监控各环节参数,如发酵罐温度波动超过 ±2℃时自动调节加热或冷却系统,氧气浓度偏离设定值时增减曝气量。整套设备每小时可处理 5-50 吨厨余垃圾,实现了从垃圾到资源的高效转化,为城市循环经济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。
 
电话 询价

产品目录